这一战,大唐出动了一万六千人,刘文惠所领前军三千人被全歼,魏王李孝正所领的一万三千人本部被击溃,燕军斩俘万余。

    大唐右卫将军刘文惠陷于重围之中,面对劝降不为所动,最终力战而死。其麾下三千人陷入重围之中,战死者两千有余,降者只有数百。

    左领军卫将军慕容贺战死,都督常盘、任贵、刘祖殷等数十将校或被俘,或战死。

    主帅李孝正在都督许洛仁、司马张固的力战之下,才得以逃出生天,只剩下数百骑逃往河东,因为回晋阳的路已经被堵死了。想要活命只能往河东逃。其实这也并不是北燕心善,没有在河东方向布置伏兵,而是因为这次作战燕军其实兵力上有些短缺的。

    几乎是同时,刘玄机带着新皇帝慕容炬,“御驾亲征”,率一万精兵,从井陉直扑晋阳。对的没错,只有一万人。但刘玄机却命人多设金鼓旌旗,让队伍极为庞大,并且军威雄壮。

    也就是说这次北燕用以参战的人数,其实不超过三万人。因为这次计划本就是临时发动,为了避免夜长梦多根本就没时间在去调集各路军队参与作战。

    而晋阳方面守军,还剩下数千人,留下的主事的人是魏王长史韩必,本就是没什么军略,是个不会打仗的文人,出出主意还行,面对这种北燕大军压境这种情况,根本没有任何的反制之法,就连固守城池他都做不到。

    于是本来只要固守,等待援兵就行的韩必跟他的主子一样选了弃城而逃,守军群龙无首,且都是关中人,没有死守的想法,眼看着城外面的燕军气势如虹,兵甲齐备,士气连天,全都心生畏惧陆续南逃。

    燕军几乎是兵不血刃的进了晋阳,城中就剩下几百个本地人的出身的辅兵,投降了燕军。

    随后刘玄机命傅弘之率军追击,战俘千余人。

    大唐动用了二十万大军,三大王和能打的名将全都到场,苦战数月才靠着背刺拿下来的晋阳,就这么丢了。

    这件事对于大唐来说,很被动。因为晋阳是并州的核心,原本北燕就控制了井陉和上党地区,晋阳在手之后,就更是对河东以及关中地区拥有了战略主动权。

    此时,守在河东的是并州刺史、祁国公王翊,这人是李源的外甥,出身太原王氏,其母是李源的亲姐姐。

    抛开皇亲国戚的身份,王翊的国公也是一路征战的功绩体现,从大唐一开始创业他就跟着舅舅李源效力,虽然没有惊才绝艳的能力,但因为出身太原王氏,也是自幼修文习武,为人踏实稳重,交给他办的事从来都是能让人放的下心的,相当于一个万金油,能带兵打仗,能牧守一方,能处理后勤转运,是个复合型人才。

    李源让他担任并州刺史的同时,还兼任河东太守。

    这其中原因有二,其一河东是非常重要的产盐地,所以这个位置必然是肥差,不论谁坐这个位置上,都得赚的盆满钵满,富得流油。

    所以这个油水与其给外人,不如给外甥了。这外甥那是相当的上道,能有他的好处还能忘了他这个舅舅?

    其二,武德二年的晋阳大战的时候,大唐对河东的压榨稍微有点狠了,以至于当时发生了多起民变,当时驻守在河东的临淮郡王李沧,硬是从李源和禁军和李四郎的齐王府护军之中要来了人两千人勉强维持住了局面,不至于影响粮草转运。

    不过仗虽然答应了,但河东人对大唐还是有敌对情绪的,而王翊出身太原王,虽然不是河东著姓,但他却是并州人,且还是太原郡望,李源希望王翊能抚慰河东,不要让这里生出什么乱子来。

    而王翊呢,也没有辜负皇帝舅舅的期望,河东出产的盐足量的够用了洛阳和长安,盐税的收入让朝廷得到了实惠,而王翊私下里的孝敬,这些都让李源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