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是十一月初九那天撤兵的,本来他和纪寻一样以为今年的战事已经结束了,且他已经做好了今年的冬天将非常难熬的准备,却不料,这样的忧心之持续了不到两日,当他得知自己竟然被敌人伏击了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而是极度的兴奋。
他多么希望此举是纪寻昏了头所为啊,虽然最后得知不是,可他还是很兴奋,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冬天应该不会这么难熬了。
十一月十二这一天,经过几番碰撞后,努尔哈赤将来犯的三万大明将士包围了,后虽有三路援军前来增援却也已经于事无补,只能在外面匆匆兜一圈便回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完全有把握活捉袁崇焕,可他偏偏将袁崇焕放了,这让纪寻恨的牙根痒痒。
……
袁崇焕今年四十岁,他早年并不得志,直到他遇到了孙承宗,他的人生发生了质变。
在孙承宗的眼里,袁崇焕有卓越的军事天赋,将是他孙承宗死后关锦防线的守护者。
袁崇焕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且这个认知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根深蒂固。
不错,他确实有卓越的军事天赋,他也确实愿意承担家国大业,所以他才会在高第下令全线撤退时抵死不从,坚持拒收宁远城,相信当时的他,是抱定和宁远共存亡的决心的。
但,纪寻的横空出世,打乱了他的心,他的心蒙了尘。纪寻才二十二岁,他袁崇焕已经四十岁;纪寻那么有钱,他袁崇焕却身无分文;纪寻已经是平辽大将军,他袁崇焕还只是个宁前道。
他不平衡,他鄙视纪寻,所以,纪寻的一切作为在他看来都是错的。
当得知纪寻要和努尔哈赤正面决战时,他认定纪寻必败无疑,而一旦纪寻战败,山海关便会被攻破,所以,他决定其充当大明最后一道屏障,纵使身死也要保山海关无恙,所以,他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宁远,赶到了山海关。
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纪寻竟然真的打败了努尔哈赤,他坚定的认为这纯属运气,却浑然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临阵抗命致使剿灭布尔哈赤的计划破产。当时的他,仍然坚定的认为努尔哈赤会打败纪寻,会卷土重来,而他袁崇焕会在那时候挺身而出,为大明的基业粉身碎骨。
可是,努尔哈赤怎么没动静了呢,怎么偃旗息鼓了呢?哦,对了,努尔哈赤一定是粮草不济了,他这么劝着自己,且他很容易的便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于是,他立刻想到,这是千载难逢的剿灭努尔哈赤的良机啊,纪寻你这个蠢材,怎么还不进攻。
当时的他,必然早已忘记了要不是他的临阵抗命,努尔哈赤早就被剿灭了。但他本能的忽略了这一点,且没有任何人提醒他。
眼见着天气越来越冷,他知道努尔哈赤要撤兵了,他心急如焚,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拨乱反正,有责任去给与努尔哈赤致命一击,且他一如既往的坚定认为,能给予努尔哈赤致命一击的人非他袁崇焕莫属。
可他已经被纪寻软禁了,怎么办呢?无妨,像他这般忠君爱国的人士,向来是很容易得到敬仰的,在这些敬仰的人中,有一个人是信王殿下。
我们的信王殿下对袁崇焕孤守宁远城的气魄颇为推崇,对袁崇焕忧国忧民的气节亦是感同身受,于是他们一拍即合,结成了同盟。
纪寻确实疏忽了,他没想到向来本分的朱由检会插手军事,他虽然没有军职,但他是信王殿下啊,纪寻和孙承宗都不在山海关,谁不得卖他面子,于是乎,对袁崇焕的软禁形同虚设,使得袁崇焕有大把的时间走进留守山海关的将士们中间,去抒发他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去构建一幅波澜壮阔的功业。
有的人,天生就有极强的号召力,他们的身上似乎有一种无形的磁场,总能让人无来由的靠近他,亲近他,愿意为他付出生命。可悲的是,纪寻没有这种能力,可袁崇焕有。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赢得了关内将士的衷心,他甚至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当然,无与伦比的号召力自然是很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纪寻留在山海关的钱粮,瞧瞧这位仁兄做的事情,他像是散财童子般的将纪寻留下来的钱粮在短短半个月内耗尽了,他太大方了,大方到让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上天派下来拯救天下百姓的,于是乎,他的声望达到了巅峰。
他多么希望此举是纪寻昏了头所为啊,虽然最后得知不是,可他还是很兴奋,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冬天应该不会这么难熬了。
十一月十二这一天,经过几番碰撞后,努尔哈赤将来犯的三万大明将士包围了,后虽有三路援军前来增援却也已经于事无补,只能在外面匆匆兜一圈便回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完全有把握活捉袁崇焕,可他偏偏将袁崇焕放了,这让纪寻恨的牙根痒痒。
……
袁崇焕今年四十岁,他早年并不得志,直到他遇到了孙承宗,他的人生发生了质变。
在孙承宗的眼里,袁崇焕有卓越的军事天赋,将是他孙承宗死后关锦防线的守护者。
袁崇焕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且这个认知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根深蒂固。
不错,他确实有卓越的军事天赋,他也确实愿意承担家国大业,所以他才会在高第下令全线撤退时抵死不从,坚持拒收宁远城,相信当时的他,是抱定和宁远共存亡的决心的。
但,纪寻的横空出世,打乱了他的心,他的心蒙了尘。纪寻才二十二岁,他袁崇焕已经四十岁;纪寻那么有钱,他袁崇焕却身无分文;纪寻已经是平辽大将军,他袁崇焕还只是个宁前道。
他不平衡,他鄙视纪寻,所以,纪寻的一切作为在他看来都是错的。
当得知纪寻要和努尔哈赤正面决战时,他认定纪寻必败无疑,而一旦纪寻战败,山海关便会被攻破,所以,他决定其充当大明最后一道屏障,纵使身死也要保山海关无恙,所以,他义无反顾的离开了宁远,赶到了山海关。
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纪寻竟然真的打败了努尔哈赤,他坚定的认为这纯属运气,却浑然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临阵抗命致使剿灭布尔哈赤的计划破产。当时的他,仍然坚定的认为努尔哈赤会打败纪寻,会卷土重来,而他袁崇焕会在那时候挺身而出,为大明的基业粉身碎骨。
可是,努尔哈赤怎么没动静了呢,怎么偃旗息鼓了呢?哦,对了,努尔哈赤一定是粮草不济了,他这么劝着自己,且他很容易的便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于是,他立刻想到,这是千载难逢的剿灭努尔哈赤的良机啊,纪寻你这个蠢材,怎么还不进攻。
当时的他,必然早已忘记了要不是他的临阵抗命,努尔哈赤早就被剿灭了。但他本能的忽略了这一点,且没有任何人提醒他。
眼见着天气越来越冷,他知道努尔哈赤要撤兵了,他心急如焚,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拨乱反正,有责任去给与努尔哈赤致命一击,且他一如既往的坚定认为,能给予努尔哈赤致命一击的人非他袁崇焕莫属。
可他已经被纪寻软禁了,怎么办呢?无妨,像他这般忠君爱国的人士,向来是很容易得到敬仰的,在这些敬仰的人中,有一个人是信王殿下。
我们的信王殿下对袁崇焕孤守宁远城的气魄颇为推崇,对袁崇焕忧国忧民的气节亦是感同身受,于是他们一拍即合,结成了同盟。
纪寻确实疏忽了,他没想到向来本分的朱由检会插手军事,他虽然没有军职,但他是信王殿下啊,纪寻和孙承宗都不在山海关,谁不得卖他面子,于是乎,对袁崇焕的软禁形同虚设,使得袁崇焕有大把的时间走进留守山海关的将士们中间,去抒发他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去构建一幅波澜壮阔的功业。
有的人,天生就有极强的号召力,他们的身上似乎有一种无形的磁场,总能让人无来由的靠近他,亲近他,愿意为他付出生命。可悲的是,纪寻没有这种能力,可袁崇焕有。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赢得了关内将士的衷心,他甚至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当然,无与伦比的号召力自然是很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纪寻留在山海关的钱粮,瞧瞧这位仁兄做的事情,他像是散财童子般的将纪寻留下来的钱粮在短短半个月内耗尽了,他太大方了,大方到让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上天派下来拯救天下百姓的,于是乎,他的声望达到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