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实在是对不住,是白某轻慢了,不知道程仆射有没有对郎君说过,在下是近几日新上任的洛阳令?”

    眼前的中年男子面容清瘦,一副斯文读书人的样子,惜卿听他对自己说话的态度称得上是亲和,便也不那么紧张了。

    面对白恪抛出来的问题,她轻轻地点了点头。

    白恪见她知道自己的情况,于是便继续说道:“想必郎君也知道程仆射的处事风格,所以这些日子里,我们都免不了操劳了。”

    白恪这话说的含蓄,但是惜卿却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

    程霁泽的处事风格,那不就是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吗?

    瞥见那些正在翻阅簿册的候官们,惜卿觉得自己的血压又要上来了。

    简单与白恪聊了几句后,惜卿知道他们都已经在宫中接受了来自程霁泽的员工培训,此番出宫,对外声称是要给这群流民上临时户口,实际上却是要摸清城内豪强大族们的家底。

    随行的候官都是白恪在那百余人中仔细挑选出来的,还好候官算是半世袭的官职,所以在这百余人中挑出十余名会写字的人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在来寻惜卿之前,白恪便已经派出剩余的候官和小吏们去调查洛阳城内的田产归属情况,不过现在才过了三天,所以收上来的调查结果还不到几十分之一。

    但是可别小瞧了这几十分之一的量,整个洛阳城内城外良田近千万亩,按照洛阳登记在册的十几万户人口来计算,平均每家分二十亩地,一共就占了几百亩地。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要核对数千户人家名下上万亩地的田产情况。

    这还真不是什么轻松事。

    惜卿很想问问白恪,现在当场招几百个公务员过来干活还来得及吗?

    她也终于知道她的这些下属们在忙活什么了。

    百余年前高祖迁都洛阳后,一边整顿吏治,一边还在土地分配方面来了场改革,也就是均田制。

    均田制是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

    也就是说,这项制度要求大胤官方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值得注意的是,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由于大胤统治的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流离失所,户口迁徙,田地大量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为保证国家赋税来源,大胤官方把掌握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其实这个均田制还是挺有意思的,惜卿曾经结合着自己上辈子所学的历史知识,试图来给这项制度划一个范畴,结果发现均田制应该是属于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这跟她所学的历史知识是有所出入的,以前她只知道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公有制,但是均田制下的大胤却很奇怪,你说他私有吧,大胤实际上存在着大量无主土地和荒地,按照传统,属国家所有;你说他公有吧,大胤另一方面还存在着以宗主为代表的巨大的地主势力、和早已根深蒂固的土地私有制,实施均田制并没有改变私有土地的所有权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