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大朝会上,还带有墨香的书籍的确是给了朝堂众人一种强大的震撼感觉。

    而后,举行科举一事,便在朝堂绝大部分官员同意,刘德首肯之下,以国子监祭酒百里奚为首,翰林院祭酒戏志才为辅,共同操办科举一事。

    既然举办科举,武举也是必然要举行的,所以刘德在任命五军都督府佥事章天朗为主,兵部尚书高熲为辅,筹办武举。

    文武举力求做到天下人皆知。

    最后刘德还规定了文武举举行的时间,便是定在每年的秋八月,一年举办一次。

    而刘德坐拥四州之地,如果都赶到北平参加科举肯定不太现实,所以刘德便命百里奚在其他各州首府建立考点,刘德将其命名为州试,州试定在二月举行。

    州试举行完毕后,八月初在汉国首府北平举行国试,五个多月的时间足够其他各州考生前来应考。

    而北平的考生唯一的优势便是不需要长途跋涉了,可以安心在家中备考。

    其实已经有聪明的士子已经猜到汉国初立,在加上之前刘德进行过两次科考,所以早有准备,就等着此次科考的到来。

    通过国考的士子便可以进入翰林院,翰林院作为汉国最高的学府,有指导士子之责,毕竟天才还是少数,一个人不可能刚一上任就如鱼得水,很快就能将政务打理的井井有条的,所以翰林院就起到教导的作用。

    作为翰林院祭酒的戏志才,作为翰林院之长,将会拥有非常大的声望与地位,所以刘德不会让人在这职务上待太久的。三五年的任期足矣。

    甚至刘德准备自己来担任一下名义上的翰林院祭酒,有“天子”门生的头衔,想必这些士子们更加忠诚。

    在翰林院学习一至三年,通过翰林院的考核后,便将档案转至吏部,由吏部分配官职。

    所谓的档案就是士子在翰林院学习情况还有考核成绩,甚至包括一些道德方面的内容。

    而这些内容将作为吏部分配士子官职重要的依据之一。

    这些士子所担任的官职有高有低,但最高也就是从七品县丞之职,最低有可能是从九品典史一职,根据表现来定。

    但没有人可以直接担任县令之职,在刘德看来,这些通过科举考上的士子,也许文采出众,但毕竟没有任何从政经验,所以刘德不可能将一县的大权交由这些年轻的士子手中,他们虽有激情,但需要磨练。

    这些士子在职期间的功绩都会记录在册,只要是政绩突出,提拔的将非常快。

    刘德就是要这些士子形成一个新的团体,来对抗那些腐烂的世家贵族。

    只希望这些士子不要辜负刘德对他们的期望。

    能够入选国试的皆是百里挑一的俊才,而在国试之后在汉公府衙刘德亲自举行殿试,殿试考核完成后,将会产生状元、榜眼、探花这前三甲,这三人同样要进翰林院,但地位定然是要区别于其他人。